在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支付寶提現收手續費上時,小編卻發現了一個比它影響更大的消息:央行允許人民幣貶值了!而且人民日報也發文稱20%-40%貶值幅度也不罕見,可見為了應對美國加息這一把懸在中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央行已經開始全面放開人民幣的波動幅度,那么在人民幣貶值的過程中,在人民幣、美元、黃金、房產和股權5個大類資產中,最大的機會在哪里?普通投資者又該如何進行投資呢?
央行突然一改常態:允許人民幣貶值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在上海接受彭博電視采訪時表示,中國本輪經濟結構調整正在進行,經濟增長可能不會提速,但已經見底。中國外儲規模巨大,適逢人民幣貶值,資本外流之下外儲下降很正常,此時資本外流是個好事,未來還會見到更多的外流。
他表示,中國政府應該鼓勵私人領域的資本跨境流動,放寬管制,包括推進QDII2,適當放寬個人換匯額度。當前美國處于加息周期,美元長期看漲,人民幣不應該跟著美元漲,而應該跟著其他貨幣走弱。中國政府會適度控制匯率走勢,允許人民幣緩慢貶值。
匯率1:8離我們不遠了
一位金融系的教授分析,央行此次如此大手筆的出手調整中間價有著什么考慮呢?央行主動下調對美元匯率,可以理解為對周五耶倫講話的對沖,也可以看做對操作層面上對做多人民幣的熱錢一次對殺。畢竟對中國現在低迷的出口來說,升值顯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美聯儲內部對于加息與否仍然充滿了分歧,9月份加息或許只會停留在美聯儲鷹派人物的口頭上,而不會動真格的。9月份是美國11月大選前最后一個加息機會,出于為大選保駕護航,穩定市場(主要是股市,加息會讓美股短期下跌)的目的,美聯儲應該也不會冒然在9月份加息。
不管怎么說,盡管9月份美元加息的概率有限,但是畢竟影響還是擺在那里,未來一段時間美元總是保持一種介于加息與不加息的曖昧之中,這本身其實對于中國的匯率走勢和國內經濟政策的制定是會產生影響的。所以說美元加息議題就好像一直懸在我們中國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驚呆!人民日報:20%-40%貶值幅度很正常!
此前,受英國退歐、國內產業資本海外并購加速以及美聯儲加息等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題為《人民幣是負責任的國際貨幣》的文章稱:
縱觀發達國家、國際主要貨幣的匯率史,短期內出現20%甚至40%匯率波動的極端情形,并非罕見。因此,無論從波幅還是中樞水平來看,人民幣的近期走勢并不值得過分憂慮。審視人民幣匯率的方向與趨勢,仍需持有更長周期的歷史視角。
那么,人民幣未來會出現劇烈貶值嗎?目前,仍然不敢肯定。
今年是否還會降息降準?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今年內再度降息、降準的可能性已經不大。
從利率來看,今年以來,實際利率處于負利率狀態,狹義貨幣(M1)與廣義貨幣(M2)剪刀差持續擴大。同時,由于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貶值預期增強,如果此時降息必然會使人民幣產生新的貶值壓力。存款準備金率方面,存準率下調的直接結果是銀行可用信貸資金的增加。目前商業銀行存貸比彈性已較大,信貸資金也增加較多,央行沒有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迫切需求。
你手中的資產將有何影響?
如果你只是購買了國債、人民幣銀行理財或其他固定收益產品等,與國際市場沒有什么關系,那也沒有你什么事。
如果你是股民,那就要當心了。從歷史上看,人民幣與A股走勢多數存在高度相關。如果人民幣近期貶值,則A股市場可能承壓。就行業板塊而言,金融和不動產行業傾向于受創最深。
如果你手中持有美元或與美元掛鉤的資產,眼下倒是可以適當關注并繼續持有。因為隨著人民幣匯率下滑、歐版QE(量化寬松政策,實質是“印錢”)來襲等多國多地的政策,以及美元升值周期的開始,都將進一步鞏固美元的強勢地位。
哪些資產值得配置?
自2015年初開始,有些敏感的投資者關注到人民幣潛在的貶值風險,已經開始主動了解境外的資產的配置。例如,債券類的固定派息的產品以及海外的房產投資,或為自己和家人買一些境外保險。
海外投資產品中,美元投資類產品門檻較高,一般在15萬美元以上,且投資期限較長。除去匯率波動因素,這些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普遍較國內理財產品低。
外匯投資類產品投資周期相對較長。例如,股權產品一般是投資期3~4年,加上退出期達4~5年。在投資期之內不排除有項目退出、資金回流的可能性。
境外保險產品相對與其他的理財產品而言比較穩妥一點。與中國內地居民而言,配置香港保險無疑是最佳的選擇。(且海外保險相較于國內保險產品來說,更具有保障性,是實實在在地保障了受眾的利益。如需了解或購買海外保險,歡迎咨詢藏露美學。)
人民幣貶值的七大投資機會在哪?
在人民幣、美元、黃金、房產和股權5個大類中,最大的機會在哪里?財經人士給出觀點:
1、未來10年,最大的機會和最大的風險,都在股權投資里。
10年盈利上千倍、數百倍的機會,在股權投資里可以找到。但這種概率非常小,萬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基本不適合普通人。
2、在二級市場上炒股票,回報高、風險大。
注冊制實施之后,你就會知道,目前的股票有多貴,多么不適合長期持有(個別高成長企業例外)。屆時,散戶的生存壓力會更大,因為股票太多、信息太多,你很難判斷。對大多數人來說,恐怕還是要把錢交給基金打理。
3、人民幣,可能是未來10年最差的資產。
這是紙幣的性質決定的,也是中國國情決定的。30多年來,人民幣平均年購買力下降10%,最近幾年每年下降7%。未來很難控制在每年下降5個百分點以內。
4、美元正開啟新一輪加息周期,比較強勢。但長期看,作為一種紙幣,它同樣沒有黃金堅挺。
5、過去10年,全球最優秀的資產是中國大城市的房產,但未來10年就不一定。
雖然中國大城市的房產,仍然比人民幣值得持有。但如果換成美元或者黃金計價,就很難說了。
6、至于人民幣跟美元的關系,要看兩國經濟的發展狀況了。
如果中國持續快速發鈔,則人民幣對美元,恐怕每年都要貶值5到7個百分點才行。如果憋著不貶值,就幾年來一次痛快的大貶值。
7、最終,技術進步(比如VR、個人飛行器、無人駕駛技術和汽車共享等)肯定會改變城市的面貌和住宅的價值。
未來10年,似乎不足以出現顛覆性的變化。20到30年之后,就不一定了。屆時,城市中心的價值將下降,學區房的價值也將被瓦解,黃金是不是稀缺也很難說了。作為風險對沖,海外資產配置,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