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1日10時30分,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開幕式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上海廳舉行。來自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19個國際組織的1180多位嘉賓齊聚充滿活力和魅力的上海,圍繞“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這一主題,深入交流思想觀點與實踐,共享發展成果與經驗。中國政府對舉辦這次大會高度重視,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大會并作致辭。
李克強總理在致辭中全面深刻闡釋了中國政府積極踐行健康優先理念、維護人民健康的指導思想、實踐經驗,呼吁各國積極行動起來,共同構筑全面、公平、創新、融合的健康促進發展道路,這必將為全球健康促進事業的開拓發展,為全人類謀求更多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
李克強總理發表致辭
本屆大會適逢首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召開30周年。30年前,《渥太華憲章》舉起了“健康促進”的旗幟,引領了全球健康事業的發展潮流。30年來,在各國共同努力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大力推動下,世界人均期望壽命增長8歲以上,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總體降低了50%左右,實現了人類健康史上的新跨越。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全球衛生與健康領域仍面臨嚴峻挑戰。
傳統的疾病和健康問題以及健康不平等狀況依然突出,人口老齡化加快、跨境流動人口增加、疾病譜變化、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變化等又帶來新的難題,人類面臨著多重疾病威脅、多種健康因素影響交織的復雜局面。而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增長走勢分化,對增加衛生與健康資源有效供給、推動均衡合理配置造成了不利影響。促進人類健康任重而道遠,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目標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
今年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的第一年。
本屆大會以“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為主題,強調健康促進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這對于國際社會進一步凝聚共識、匯集力量,全面實現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李克強總理提出幾點建議。
加強政策對話,搭建健康治理合作平臺
健康促進是人類的共同事業,各國應增強命運共同體意識,以實際行動攜手合作。要搭建多層次、寬領域、機制化的對話合作平臺,支持世界衛生組織提升在全球健康方面的領導力、協調力和執行力,推動各國完善健康立法,加大對危及健康的投資、貿易等行為監管力度,發揮好財稅、金融等政策工具作用。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提高發展中國家參與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發達國家應承擔更多責任、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推動全球健康治理更加公正合理。
促進包容聯動,構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防控體系
面對重大公共衛生安全挑戰,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各國應加強衛生應急策略的溝通協調,完善全球疾病監測、預警和應急機制,加強信息通報、共享和人員培訓,進一步提高全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中國政府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建立應急隊伍、設立應急基金,并呼吁發達國家加大對發展中國家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支持,共同筑牢全球健康安全屏障。
推動創新合作,增強健康供給和服務能力
科技創新是打開健康之門的金鑰匙。各國應大力推動健康科技研發,積極開展雙邊、多邊務實合作,加強前沿性、原創性聯合攻關,集合力量攻克人類健康面臨的共同難題。要圍繞抗生素耐藥防控、先進醫療技術、藥物研制、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等領域,拓展交流合作網絡、共建創新創業平臺,推動科技成果在更廣范圍轉化共享,讓更多民眾受益。
倡導互學互鑒,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融合發展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同國家和民族都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優長的健康觀和傳統醫學。各國應以平等包容的胸懷對待彼此差異,發揮人文交流在推動健康合作中的獨特作用,促進健康理念與健康文化互學互鑒。我們應加大對傳統醫學的推介力度,更好發揮傳統醫學在防病治病中的優勢,積極發展傳統醫藥服務貿易,推動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優勢互補,為維護人類健康作出新貢獻。
切實把衛生與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要堅持在發展理念中充分體現健康優先,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突出健康目標,在公共政策制定實施中向健康傾斜,在財政投入上著力保障健康需求,努力為全體人民提供基本衛生與健康服務。
構建全程健康促進體系,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
人從出生到生命終點,健康影響因素眾多。我們要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要著力抓好預防保健,加大干預力度,爭取讓群眾不得病、少得病。要大力加強健康教育,廣泛普及健康知識和技能,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強化個人健康意識和責任,培育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健康新生態。要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加大城鄉特別是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力度,為保障人民健康營造良好環境。要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優化防治策略,實行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綜合防控,努力消除和遏制重大疾病對群眾健康的影響。
著力強基層、補短板,促進健康公平可及
中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的最大短板,仍然在基層特別是農村和貧困地區。我們將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大對基層衛生與健康事業的投入,推動重心下沉,通過培養全科醫生、實施遠程醫療、加強對口支援等提升基層防病治病能力,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織密織牢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安全網。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把資源、技術和人才更多引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加大對貧困地區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支持力度,切實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逐步縮小城鄉、地區、人群基本衛生健康服務差距。
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我們將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攻堅克難,進一步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快建立分級診療體系,破除行政壁壘,加強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聯合協作,不斷增加優質醫療服務供給,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完善全民基本醫保制度,推進支付方式改革,推動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和全國醫保信息聯網,提高保障水平和運行效率;改革藥品供應保障體系,讓人民群眾用上安全有效的藥品。我們將更加注重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努力增強醫療衛生體系的生機活力和發展后勁。
大力發展健康產業,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觀念增強,人民群眾對健康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并呈現多層次、多元化、個性化的特征。滿足這些需求,需要政府和市場協同發力。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兜底線,非基本的多樣化健康需求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增加健康產品和服務供給的積極性,繼續鼓勵社會辦醫,支持醫藥科技創新,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健身、休閑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健康領域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互聯網+健康”行動計劃,促進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長壯大。
中國積極倡導和促進全球衛生合作,努力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先后向67個國家和地區派遣2萬多醫護人員,救治患者2.6億多人次。2014年西非爆發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后,中國迅速派出1200多名醫護人員和公共衛生專家,同疫區國人民并肩戰斗,為戰勝疫情貢獻了中國力量。長期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在應對傳染病疫情、協調全球衛生事務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中國對此高度贊賞。我們將繼續在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框架下,積極參與全球健康促進事業,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中國醫學論壇報記者 邢英整理)
?現場更多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詳情!
“發現口腔人的精彩,滿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口腔》